胆囊炎发病部位在胆囊,多因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起,症状有右上腹疼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胃病发病部位在胃,病因多样,症状有上腹部不适等,诊断靠胃镜等;儿童胆囊炎少见、胃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人胆囊炎症状不典型、胃病常见且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
一、发病部位
胆囊炎:胆囊,位于右上腹,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
胃病:胃,可分为不同部位,如胃窦、胃体等,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主要在中上腹等区域。
二、病因差异
胆囊炎:多由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嵌顿等)、细菌感染等引起。胆囊结石是导致胆囊管梗阻的常见原因,约95%的胆囊炎患者合并胆囊结石。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会增加胆囊结石形成风险,进而引发胆囊炎。此外,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进入胆道也可引起胆囊炎症。
胃病:病因多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病因之一,约半数以上的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暴饮暴食、喜食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等,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胃病;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胃病;另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在某些胃病(如胃溃疡等)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三、症状表现
胆囊炎: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若合并胆管感染,可出现寒战。查体时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胃病:常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痛、烧灼感等;还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不同类型的胃病症状有所差异,如胃溃疡患者多表现为餐后痛,疼痛具有一定规律性,即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表现为空腹痛,疼痛规律为疼痛-进食-缓解。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特异性症状,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等非典型表现。
四、诊断方法
胆囊炎:
体格检查:除上述Murphy征等体征外,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影像学检查: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情况,诊断准确率较高。腹部CT检查也有助于了解胆囊周围情况、有无脓肿形成等。
胃病: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炎症、溃疡、息肉等,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与多种胃病相关。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观察胃的形态、蠕动情况等,但对于胃黏膜病变的观察不如胃镜直观,一般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蛔虫、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有关。儿童患胃病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感染幽门螺杆菌等有关。儿童胆囊炎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若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等要及时就医。儿童胃病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童中也需规范检测和治疗,但用药需谨慎,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胆囊炎可能因机体反应性差,症状可不典型,如腹痛不剧烈等,易延误诊断。老年人胃病常见,与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易损伤胃黏膜)等有关。老年人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式。例如,老年人做胃镜时需评估心肺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