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细菌性痢疾,需从管理饮用水、处理粪便、食品卫生管理、个人卫生防护、控制苍蝇等媒介生物方面采取措施,包括确保水源安全与消毒、规范粪便处理及无害化、选清洗食材并彻底加工烹饪、勤洗手及清洁个人用品、安装防蝇设施并合理灭蝇等,不同年龄人群相关要求基本一致。
一、管理饮用水
1.确保水源安全:应选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水源,如经过消毒的自来水等。对于自备水源,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保证水中不存在痢疾杆菌等病原体。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若使用井水作为水源,需确保井水抽取设备干净,且定期对井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当检测发现存在污染风险时,要及时采取净化措施。不同年龄人群对水质要求基本一致,都需保证饮用水安全以避免因饮用受污染水感染细菌性痢疾。
2.做好饮水消毒: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要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一般至少煮沸1分钟以上,可杀死水中的痢疾杆菌等病原体;也可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后对水进行消毒处理,但要注意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操作方法进行,确保消毒效果且避免消毒剂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处理粪便
1.规范粪便处理设施:家庭应配备密闭的粪便收集容器,避免粪便外溢污染环境。对于集体生活场所,如学校、工厂等,要设置专门的粪便处理设施,确保粪便能够得到妥善收集和处理。不同年龄人群所在环境的粪便处理要求相同,都需保证粪便处理设施的规范以防止传播。
2.粪便无害化处理: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可采用堆肥等方式。通过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以及温度的升高(一般堆肥温度可达到50-60℃以上),能够杀死粪便中的痢疾杆菌等病原体。在堆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堆肥的条件,如堆肥的湿度、碳氮比等,以保证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三、食品卫生管理
1.食材选择与清洗:选购新鲜的食材,避免购买变质、受污染的食物。在清洗蔬菜、水果等食材时,要使用清水多次冲洗,去除表面可能沾染的病原体。例如,清洗生菜时,要将其浸泡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反复冲洗,可有效减少表面的污染物。不同年龄人群对食材的选择和清洗要求一致,都要保证食材的新鲜和清洁。
2.食品加工烹饪:食物要彻底加工烹饪,确保熟透。特别是肉类、蛋类等食物,要保证内部达到足够的温度,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痢疾杆菌等病原体。例如,肉类食物要煮至内部没有血水,蛋类要煮熟煮透,避免半生半熟的食物摄入。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如处理生肉的刀具和砧板要与处理熟食的分开使用。
四、个人卫生防护
1.手卫生:要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勤洗手。在接触食物前、便后、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后等情况下,都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时要注意正确的洗手方法,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至少揉搓20秒以上。不同年龄人群都应遵循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儿童在洗手时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指导,但要培养其良好的手卫生意识。
2.个人用品清洁:个人使用的餐具、毛巾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消毒。餐具可通过煮沸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毛巾可定期用开水烫洗或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死可能附着的病原体。对于婴幼儿的奶瓶、奶嘴等用品,每次使用后都要及时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婴儿用品的清洁卫生。
五、控制苍蝇等媒介生物
1.防蝇措施:安装纱窗、纱门等防蝇设施,防止苍蝇接触食物和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污水等苍蝇容易滋生的场所。例如,定期倾倒垃圾桶内的垃圾,保持垃圾桶的清洁,可减少苍蝇的滋生。不同环境中的防蝇措施要求一致,都要尽量减少苍蝇等媒介生物的存在以切断传播途径。
2.灭蝇方法:可使用物理灭蝇方法,如使用捕蝇器、粘蝇纸等;也可使用化学灭蝇剂,但要注意选择对人体无害且符合卫生标准的灭蝇剂,并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在有婴幼儿的家庭中,使用化学灭蝇剂时要特别谨慎,选择对婴幼儿无害的灭蝇方式,如优先采用物理灭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