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外阴瘙痒的原因可分为局部皮肤因素、阴道炎症因素、全身性因素及其他因素。局部皮肤因素包括卫生不良致局部潮湿刺激、卫生巾过敏;阴道炎症因素有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引发的瘙痒;全身性因素涉及糖尿病、黄疸导致的外阴瘙痒;其他因素包含化纤内裤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瘙痒。若出现月经期间外阴瘙痒,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就医需谨慎。
一、局部皮肤因素
(一)卫生不良
女性月经期间,经血、阴道分泌物等会持续排出,若不及时更换卫生巾、不注意外阴清洁,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容易刺激外阴皮肤引发瘙痒。例如,研究表明,月经期间外阴局部潮湿且未保持良好清洁卫生的女性,发生外阴瘙痒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在月经期间都可能因卫生不良出现这种情况,青春期女性因活动量相对较大,经期更需注重外阴清洁;育龄期女性若经期护理不当,也易受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机体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局部皮肤敏感度可能增加,更要注意卫生。
(二)卫生巾过敏
部分女性可能对卫生巾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卫生巾的材质、香料等。在月经期间使用了过敏的卫生巾,会引起外阴部接触性炎症反应,出现瘙痒症状,还可能伴有外阴红肿、皮疹等表现。不同性别主要是女性会面临此情况,不同年龄女性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女性在月经期间使用卫生巾时更易出现过敏相关的外阴瘙痒。
二、阴道炎症因素
(一)霉菌性阴道炎
月经期间女性阴道局部环境改变,适宜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瘙痒程度较为严重,有时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样。青春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都可能患病,且有过不良卫生习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情况的女性更容易在月经期间诱发霉菌性阴道炎导致外阴瘙痒。
(二)细菌性阴道病
月经期间阴道内pH值改变等因素可能促使厌氧菌等大量繁殖,引发细菌性阴道病,可出现外阴轻度瘙痒,伴有鱼腥臭味的阴道分泌物。各年龄阶段女性在月经期间都有发生细菌性阴道病进而出现外阴瘙痒的可能,有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等生活方式的女性相对风险更高。
(三)滴虫性阴道炎
月经期间阴道环境改变利于阴道毛滴虫生长,可导致滴虫性阴道炎发作,出现外阴瘙痒,多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等表现。女性在月经期间若有不洁性生活史等情况,较易感染阴道毛滴虫引发该炎症导致外阴瘙痒,不同年龄女性均可发病。
三、全身性因素
(一)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经阴道排出后会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瘙痒,月经期间这种刺激可能更为明显。育龄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等糖尿病患者在月经期间更易出现外阴瘙痒情况,因为月经期间身体状态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稳定性等。
(二)黄疸
患有黄疸的女性,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会通过皮肤神经末梢刺激外阴皮肤引起瘙痒,月经期间这种瘙痒症状可能会有所表现。不同年龄女性若患有黄疸都可能在月经期间出现外阴瘙痒,尤其是肝胆系统疾病导致黄疸的女性。
四、其他因素
(一)化纤内裤刺激
穿着化纤材质的内裤,其不透气、吸湿性差的特点会导致外阴局部长时间处于不舒适的环境,月经期间经血等排出时,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的不透气状况,从而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各年龄女性中选择穿着化纤内裤的都可能因这种刺激在月经期间出现外阴瘙痒,尤其青春期女性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时尚但不透气的内裤材质。
(二)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久坐、不注意锻炼身体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力,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导致外阴瘙痒等问题出现。各年龄女性都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在月经期间出现外阴瘙痒情况,比如育龄期女性工作中久坐的情况较为常见,更易受其影响。
如果月经期间出现外阴瘙痒情况,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巾;尽量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若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阴道分泌物明显异常、外阴红肿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白带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尤其特殊人群如孕妇在月经期间出现外阴瘙痒时,就医需更加谨慎,要向医生说明自身怀孕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进行合适的检查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等不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