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如胃肠动力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梗阻,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器质性病变的胃炎、胃溃疡、肠道肿瘤等)、肝胆胰疾病相关原因(如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以及其他因素(如饮食因素的食用易产气食物、进食过快和心理因素等)。
一、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胃肠动力障碍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其发病机制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等有关。患者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从而导致上下腹胀气。例如,有研究表明约40%-6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的情况。
肠梗阻: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不同原因导致的肠梗阻机制不同。如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外或肠壁本身的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肠腔狭窄或闭塞,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气体和粪便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起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腹膜炎等情况,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出现腹胀,且可累及全腹。
2.肠道菌群失调
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饮食不均衡、年龄增长等因素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能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当菌群失调时,有害菌繁殖过多或有益菌数量减少,会导致食物发酵异常,产生过多气体,引起上下腹胀气。例如,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肠道内有益菌被大量杀灭,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腹胀发生率明显增加。
3.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胃炎:急、慢性胃炎均可导致腹胀,多见于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酗酒、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炎症刺激胃黏膜,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食物消化不完全,在胃内产气引起腹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患者中,约50%-70%可能伴有腹胀症状。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溃疡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受损,胃排空减慢,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还常伴有腹痛、反酸等症状。
肠道肿瘤:中老年人相对高发,肠道肿瘤会阻塞肠道,影响肠道正常的通气和内容物运行,导致气体积聚,引起腹胀,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便血、消瘦等症状。
二、肝胆胰疾病相关原因
1.肝炎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都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导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产生腹胀。例如,慢性乙肝患者中约30%-50%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症状。
2.胆囊炎
多见于40岁左右人群,尤其是肥胖、高脂饮食的女性。胆囊炎发作时,炎症刺激胆囊,影响胆汁的排出,胆汁排出不畅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引起腹胀,常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等症状。
3.胰腺炎
多见于暴饮暴食、有胆道疾病史的人群,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炎症会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和释放,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肠道内气体积聚,引起腹胀,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机体代谢减慢,胃肠蠕动减弱,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引起腹胀,还常伴有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研究显示,约70%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表现。
2.糖尿病
多见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病可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出现腹胀,还常伴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糖尿病患者中约20%-30%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的腹胀表现。
四、其他因素
1.饮食因素
食用易产气食物:各年龄段都可能因饮食导致腹胀,如食用过多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易产气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例如,一次性摄入较多豆类,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明显腹胀。
进食过快: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进食过快会吞咽大量空气,这些空气进入胃肠道后,也会引起腹胀。
2.心理因素
各年龄段均可因心理因素导致腹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腹胀。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腹胀发生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