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出血常见原因包括手术创伤因素(组织损伤、结扎线问题)和个体自身因素(凝血功能异常、血压因素);表现有轻度、中度、重度出血,依渗血情况等判断程度;轻度出血可按压止血等,中重度需送医;术前要针对基础疾病调整,术后要注意休息活动、排尿管理、伤口观察来预防出血。
一、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1.手术创伤因素
组织损伤:包茎手术会对局部组织造成一定创伤,手术过程中血管的损伤是导致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在分离包皮与阴茎头粘连或切割包皮时,可能会损伤小的血管,如果止血不彻底,就容易在术后出现出血情况。一般来说,手术中采用精细的止血操作可以降低这种风险,但即使操作得当,术后早期仍可能因局部组织的活动等因素导致已止血的血管再次出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相对娇嫩,手术操作时更需精细,以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风险。
结扎线问题:手术中使用结扎线结扎血管时,如果结扎线脱落,也会引起出血。这可能与结扎线的质量、结扎的牢固程度以及术后局部的活动等因素有关。比如,术后患儿剧烈哭闹、挣扎等导致局部张力增加,可能使结扎线脱落而引发出血。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术后局部活动的控制能力不同,儿童相对更难控制自己的活动,需要家长更加留意。
2.个体自身因素
凝血功能异常:某些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固过程,导致术后容易出血。对于有这类基础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包茎手术前,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如果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可能需要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或采取特殊的止血措施后再考虑手术。
血压因素:术后血压升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一些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病史,术后血压控制不佳,过高的血压会使手术部位的血管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血压,按照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减少出血的发生概率。
二、术后出血的表现及程度判断
1.表现
轻度出血:可见手术部位有少量渗血,表现为敷料上有少量血迹,颜色较鲜红。患儿可能无明显的疼痛加剧或其他不适表现,但家长需留意渗血情况的变化。
中度出血:渗血较多,敷料被血液浸透,出血部位的血液可能会沿着阴茎流下。患儿可能会出现轻度的哭闹不安,因为局部有一定程度的不适。
重度出血:表现为大量出血,敷料迅速被鲜血浸透,可能伴有阴茎肿胀明显,甚至血液从尿道口流出等情况。患儿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哭闹不止,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2.程度判断依据:主要根据渗血的量、速度以及对患儿全身状况的影响来判断。例如,通过观察敷料的渗血情况、患儿的面色、精神状态等综合评估出血程度。如果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情况,即使渗血量看起来不是特别大,也可能提示存在较严重的出血,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三、术后出血的应对措施
1.轻度出血
首先保持局部清洁,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一般按压5-10分钟可能有助于止血。同时要让患儿尽量安静,减少活动,避免阴茎勃起,因为阴茎勃起会增加局部的血流,加重出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其哭闹挣扎。
2.中度及以上出血
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在送往医院途中,继续按压出血部位,但要注意力度适中。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再次进行局部止血操作,如重新结扎血管等。对于重度出血的患儿,还可能需要进行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四、术后预防出血的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对于有凝血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前要积极与相关科室合作,调整基础疾病,将凝血功能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后再进行手术。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要规范控制血压,使血压处于相对稳定且较低的水平,减少手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风险。
2.术后护理
休息与活动:术后要让患儿充分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哭闹、奔跑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因过度活动导致手术部位出血。一般建议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排尿管理:注意保持患儿排尿通畅,避免尿液污染手术部位,引起感染,因为感染也可能导致局部血管充血,增加出血风险。如果患儿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伤口观察:家长要密切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等。定期更换敷料,但更换敷料时要轻柔操作,避免触动伤口引起出血。如果发现敷料有渗血情况,要按照上述应对措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