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常见病因包括腹腔脏器疾病(如炎症性的胃炎、胆囊炎、胰腺炎,梗阻性的肠梗阻、输尿管结石,穿孔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肿瘤性的胃癌、结肠癌)和腹腔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心肌梗死、心绞痛,全身性疾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过敏性紫癜)。腹痛的诊断方法有病史采集(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体格检查(关注腹部体征及其他体征)、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X线、胃镜、结肠镜等)。
一、腹痛的常见病因
(一)腹腔脏器疾病
1.炎症性疾病
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因素有关。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中胃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感染人群。
胆囊炎:常见于胆囊结石梗阻胆囊管等情况。患者右上腹会出现阵发性绞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等异常。
胰腺炎:多由胆道疾病、酗酒等引起。表现为中上腹甚至全腹剧烈疼痛,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是其重要的诊断依据。
2.梗阻性疾病
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粘连、肠扭转、肠道肿瘤等。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腹痛特点有所差异,如绞窄性肠梗阻腹痛为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剧。
输尿管结石:结石移动刺激输尿管黏膜,引起腰部或腹部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输尿管内结石。
3.穿孔性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有长期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迅速蔓延至全腹,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表现,立位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肿瘤性疾病
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消瘦、贫血等症状,胃镜及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结肠癌: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晚期可触及腹部肿块,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可明确诊断。
(二)腹腔外疾病
1.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易被误诊为腹痛,同时可伴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诊断。
心绞痛:可放射至上腹部,引起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等,发作与劳累、情绪激动等有关,心电图可出现ST-T改变等异常。
2.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出现腹痛,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加重,乏力,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等表现,血糖、血酮体明显升高。
过敏性紫癜:除皮肤紫癜外,可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二、腹痛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1.年龄
儿童腹痛需考虑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例如,2-3岁儿童突发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要高度怀疑肠套叠;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腹痛,可能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老年人腹痛要警惕肠道肿瘤、缺血性肠病等。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发生肠道缺血,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性别
女性腹痛需考虑妇科疾病,如异位妊娠破裂可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阴道流血;卵巢囊肿蒂扭转也可引起下腹部突发剧痛。
3.生活方式
有长期酗酒史的患者出现腹痛,要考虑胰腺炎的可能;长期饮食不规律、喜食辛辣刺激食物的患者,胃炎、胃溃疡的发生率较高。
4.病史
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腹痛,要考虑胆囊炎、胆石症复发;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要考虑肠粘连等并发症导致的腹痛。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压痛部位有助于判断病变器官,如右上腹压痛提示胆囊病变,中上腹压痛可能与胃、胰腺等疾病有关。
反跳痛、腹肌紧张提示腹膜炎,常见于胃肠穿孔等疾病。
触及腹部肿块时,要考虑肿瘤、肠套叠等情况,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肿块性质。
2.其他体征
检查心肺情况,如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可能有心肺体征异常;过敏性紫癜患者可发现皮肤紫癜等。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性疾病,如胆囊炎、胰腺炎等;血红蛋白降低可能与消化道出血等有关。
血生化:淀粉酶升高提示胰腺炎;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胆道疾病等有关;血糖、电解质等检查有助于判断全身性疾病的情况。
尿常规:血尿提示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
2.影像学检查
超声:可用于检查肝、胆、胰、脾、肾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及有无结石、肿块等,对胆道疾病、泌尿系统结石等诊断价值较高。
CT:对于腹腔内复杂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腹部肿瘤、肠梗阻的病因诊断等。
X线:立位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有助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腹部平片可用于肠梗阻的诊断,观察肠管积气、液平等情况。
胃镜、结肠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情况,发现病变并取病理活检,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