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正常肋缘下不能触及,重量约100-200克、长约10-12厘米等。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等可致脾大。临床表现轻度无明显症状,中重度可有腹胀等,相关检查有血液、影像学、骨髓穿刺等。处理需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血细胞输注、脾切除等。儿童脾大与感染关系密切,需关注生长发育;老年人群因基础疾病多,治疗需谨慎;女性脾大特殊时期要权衡利弊。
一、脾大的定义及正常脾脏大小范围
脾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正常脾脏在肋缘下一般不能触及,当仰卧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边缘时,即认为脾大。正常脾脏重量约100-200克,长约10-12厘米,宽约6-8厘米,厚约3-4厘米。
二、引起脾大的常见原因
1.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患者除了有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外,常伴有脾大,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脾脏内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增生,进而使脾脏体积增大,相关研究显示约半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有脾大表现。
细菌感染:伤寒杆菌感染可引起脾大,伤寒杆菌在体内繁殖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脾脏内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使得脾脏肿大,临床中可见伤寒患者出现脾脏肿大的体征。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寄生繁殖,破坏红细胞,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刺激脾脏内巨噬细胞增生等,从而导致脾大,长期疟疾感染患者脾脏往往明显增大。
2.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都可能出现脾大。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并浸润脾脏等器官,导致脾脏肿大,骨髓穿刺等检查可发现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脾脏病理检查可见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
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机体需要脾脏加强清除功能,长期的红细胞破坏刺激脾脏巨噬细胞等增生,进而引起脾大,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破坏增加的相关指标异常,如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
3.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紊乱产生自身抗体,累及脾脏时可导致脾大,患者除了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多系统症状外,通过超声等检查可发现脾脏体积增大,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等往往呈阳性。
4.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门静脉高压,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淤血,进而引起脾大,同时还常伴有脾功能亢进等表现,如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肝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肝硬化的典型表现,如肝脏质地变硬、包膜不光滑等。
三、脾大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1.临床表现
轻度脾大可能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通过腹部触诊或超声检查发现。中度及重度脾大可能会有腹胀、左上腹不适等表现,当脾大发生脾梗死时,可出现剧烈的左上腹疼痛,伴有发热等症状。
2.相关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血常规可了解血细胞计数情况,如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等,凝血功能检查可了解凝血因子情况,因为脾大可能伴有脾功能亢进,影响血细胞生成和凝血因子合成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脾大的常用方法,可准确测量脾脏的大小、形态等,还能观察脾脏内部结构;CT检查对于脾脏病变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脾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脾大的辅助诊断,尤其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骨髓穿刺检查:对于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脾大的患者,骨髓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骨髓内细胞的情况,如是否有白血病细胞浸润等,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脾大的处理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脾大,如细菌感染导致的脾大,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脾大,如白血病,需要根据白血病的类型等制定相应的化疗等治疗方案;对于肝硬化引起的脾大,需要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治疗,包括保肝、抗纤维化等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当脾大伴有脾功能亢进出现血细胞减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输注血细胞等支持治疗;如果脾大引起明显的腹部不适等症状,可考虑在必要时进行脾切除等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五、不同人群脾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人群
儿童脾大可能与感染等因素关系密切,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且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脾大等表现。儿童脾大时需要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相关症状,如有无发热、贫血等表现,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阶段,脾大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等情况,同时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儿童的耐受性,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脾大的原因可能与基础疾病较多有关,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肝硬化、慢性感染性疾病等。老年人群脾大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要全面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避免因治疗不当对老年人的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
3.女性人群
女性脾大的原因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等,脾大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妊娠期女性出现脾大时,需要考虑到妊娠对脾脏的影响以及脾脏增大对妊娠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在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权衡利弊,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女性在进行体检发现脾大时,要关注自身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月经异常等,因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会同时影响月经和脾脏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