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肠胃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胃肠道症状、无结构性或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涉及胃肠动力、感觉及内脏敏感性等异常,常见类型有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诊断需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鉴别器质性疾病等,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一、功能性肠胃病的定义
功能性肠胃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但缺乏可解释这些症状的结构性或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涉及胃肠道的运动、感觉以及内脏敏感性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胃肠动力异常
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胃肠道神经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导致胃肠动力异常,例如部分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研究发现其胃固体排空时间较正常儿童延长,这会影响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进而引发腹胀、早饱等症状。成年人则可能因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胃肠动力紊乱,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肠激素分泌,从而干扰胃肠动力。
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胃肠动力异常的本质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可能因激素变化对胃肠动力产生一定影响,如部分女性在月经前期可能出现胃肠动力轻度改变,不过这并非是导致功能性肠胃病的决定性因素。
2.内脏高敏感性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内脏高敏感性的机制也有差异。儿童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内脏感觉的调节能力较弱有关,比如儿童功能性腹痛可能与肠道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有关,即使是正常强度的刺激也会让儿童产生明显的疼痛等不适感觉。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导致内脏感觉神经递质失衡,使得肠道对刺激的敏感性升高,例如长期焦虑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功能性肠病相关的内脏高敏症状。
从病史角度看,有胃肠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后续发生功能性肠胃病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胃肠道感染可能损伤肠道黏膜,改变肠道的感觉神经功能,导致内脏敏感性升高,进而引发功能性肠胃病相关症状。
二、常见类型及表现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1.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除了上述消化系统症状外,还可能伴有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因为消化不良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成年人则更多受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症状可能更与精神情绪相关,比如在精神紧张时症状可能加重。
2.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过度摄入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更容易患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发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二)肠易激综合征
1.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特点有别,儿童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以腹痛为主,且腹痛部位不太固定,可能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对症状描述不够准确有关;成年人则更常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的情况,且症状可能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比如在焦虑、抑郁情绪下症状易加重。
2.相关因素
精神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易焦虑抑郁的人群患肠易激综合征的几率较高。另外,饮食因素也很关键,摄入过多生冷食物、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发作。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了解其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胃肠道手术史等,要重点询问相关情况,以全面了解可能影响功能性肠胃病诊断的因素。
2.体格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但会对腹部进行触诊等,以排除器质性病变。例如触诊时腹部无固定压痛点等,可辅助功能性肠胃病的诊断。
3.辅助检查
常用的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等,以排除感染、炎症、肝胆胰腺疾病等器质性病变。还可能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进一步排除胃肠道的结构性病变。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可能会进行胃肠镜检查,以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情况,排除器质性疾病。
(二)鉴别诊断
1.与器质性胃肠道疾病鉴别
例如与消化性溃疡鉴别,消化性溃疡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胃镜检查可发现溃疡病灶;与胃肠道肿瘤鉴别,胃肠道肿瘤通过胃镜、肠镜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而功能性肠胃病无这些器质性病变表现。
2.与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胃肠道鉴别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但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等可明确甲状腺功能状态,从而与功能性肠胃病鉴别;糖尿病性胃肠病可因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导致胃肠功能异常,通过血糖监测及神经电生理等检查可鉴别。
四、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需要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儿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喂养或挑食;成年人要避免熬夜,保持合理的工作节奏。饮食方面,要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诱发症状的食物,如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避免摄入不耐受的食物,如部分人对乳制品不耐受,食用后会加重腹胀、腹泻等症状。
2.心理调节
对于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儿童可通过游戏等轻松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心理支持;成年人可通过运动、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因为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肠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症状。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1.针对不同症状的药物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能会用到促胃肠动力药物等;对于肠易激综合征伴有腹痛的患者,可能会用到解痉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且要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原则。
总之,功能性肠胃病是一组复杂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诊断需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治疗则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及合理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