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因雌激素水平短暂波动导致子宫内膜局部脱落,引发的少量阴道出血现象。
排卵期时,卵巢排出卵子后,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若雌激素水平在排卵后短暂下降,不足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生长,部分子宫内膜会脱落,引发少量出血。这种出血通常持续1至3天,血量少于月经量,可能伴随轻微腹痛或腰酸,颜色多为暗红色或褐色。出血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至16天,与排卵时间基本吻合,且无其他明显不适,属于生理性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若排卵期出血频繁出现(连续3个月以上)、出血量多或伴随剧烈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炎等器质性疾病。医生可能通过B超、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