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脏房间隔缺损的治疗需根据缺损大小、位置及症状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观察等待、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手术等。
1.观察等待
对于缺损较小(如直径小于4mm)且无症状的新生儿,可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缺损变化。多数小缺损在1岁内可能自然闭合,最晚至4岁前闭合概率较高,期间需避免剧烈哭闹和呼吸道感染。
2.介入封堵术
若缺损较大(如中央型继发孔缺损且边缘≥5mm),或4岁后仍未闭合,可采用介入治疗。通过股静脉插入导管,将封堵器送达缺损部位进行修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需服用阿司匹林抗凝6个月。
3.外科修补手术
对于巨大缺损(如直径>8mm)、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或严重症状(如心力衰竭)的新生儿,需通过开胸手术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常见术式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或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