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对症使用止泻药物等。
1.调整饮食结构
急性期需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汤、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注意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胃肠炎常伴随呕吐、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身体水液平衡,预防脱水加重。
3.对症使用止泻药物
若腹泻症状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能保护肠黏膜并减少腹泻次数;洛哌丁胺可抑制肠道蠕动,缓解腹泻,但不宜长期使用。
若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腹泻频繁(每日超过10次)、大便带血或黏液、高热(体温超过38.5℃)、明显脱水(如口干、尿少、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