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评估、血培养检查、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等。
1.临床表现评估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医生会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和体征。常见表现包括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还可能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表现,医生会根据这些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血培养检查
血培养是确诊新生儿败血症的金标准,通过采集新生儿的血液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如果血培养结果为阳性,且能鉴定出具体的病原菌,即可确诊新生儿败血症。但由于新生儿血容量较少,采血难度较大,且血培养的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血时间、采血量、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因此有时需要多次采血培养以提高阳性率。
3.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新生儿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的变化情况。新生儿败血症时,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增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减少。但血常规检查结果并非特异性,不能单独用于确诊新生儿败血症,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等炎症情况下会迅速升高。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在严重细菌感染时会明显升高。检测新生儿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如果这两项指标明显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