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虽不会直接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可能增加其发病风险。腰肌劳损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正确姿势、加强核心肌群锻炼等。治疗方法包括急性期处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一.是否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僵硬,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结构发生物理性改变,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的症状,病因与椎间盘退变、外伤或长期负重有关。
然而,腰肌劳损长期未得到有效缓解时,腰部肌肉力量会减弱,对腰椎的稳定和支撑作用下降,导致腰椎受力改变,椎间盘压力增大。在长期不良应力作用下,可能逐渐引发椎间盘退变、损伤,最终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此外,腰肌劳损患者常存在不良姿势习惯,这也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二.预防方法
1.保持正确姿势
避免久坐久站,每30分钟起身活动腰部;弯腰搬重物时,先屈膝下蹲,用腿部力量起身,减少腰部压力;睡觉时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自然曲度,侧卧时可在双腿间夹枕头平衡腰椎。
2.加强核心肌群锻炼
定期进行平板支撑、小燕飞(俯卧位抬头抬胸抬腿)、臀桥等动作,增强腰背肌和腹肌力量,稳定腰椎。建议每周3-4次,每次15-20分钟,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二.治疗方法
1.急性期处理
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局部冷敷(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缓解肿胀;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有助于减轻疼痛。
2.物理治疗
慢性期可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等促进血液循环;推拿、针灸可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牵引治疗,减轻腰椎压力。
3.康复训练
疼痛缓解后,逐步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柔韧性;避免久坐或突然弯腰,日常可佩戴护腰辅助支撑,但不宜长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