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气可能是摄入过多产气食物、进食习惯不良、乳糖不耐受、胃肠道梗阻、胃部疾病、精神因素、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原因导致。
1.摄入过多产气食物
一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例如豆类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等寡糖,人体缺乏分解这些糖的酶,它们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气;洋葱、大蒜等含有硫化物,也容易产气;碳酸饮料中本身就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饮用后会增加胃内气体量,导致胃胀气。
2.进食习惯不良
进食速度过快、边吃饭边说话或迎风吃东西等,会使大量空气随着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儿童可能因活泼好动,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由于牙齿咀嚼功能下降,进食速度可能较慢,但如果习惯边吃边聊天,也会吞入较多空气。
3.乳糖不耐受
部分人群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牛奶等乳制品中的乳糖。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酸性物质,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发生。
4.胃肠道梗阻
如幽门梗阻、肠梗阻等,会阻碍食物和气体的正常通过,使气体在胃内积聚,引起胃胀气。肿瘤、肠粘连、肠扭转等都可能导致胃肠道梗阻。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因肠道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风险更大。
5.胃部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部疾病,会影响胃的正常功能。炎症刺激胃黏膜,导致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发酵产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胃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后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影响胃部正常的消化功能。
6、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压力大时,人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胃胀气。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因素导致胃胀气的情况较为常见。
7.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引起糖尿病性胃轻瘫,导致胃排空延迟,出现胃胀气。
出现胃胀气时,应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若症状较轻,可通过腹部按摩、适当运动等非药物方法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