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数分钟内渐现脑水肿,因脑血流中断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功能受损,细胞内钠水潴留引发,1-6小时左右渐明显,不同人群如儿童、有基础病者、老年人等脑水肿出现时间等有差异,发生心脏骤停应尽快抢救以减轻脑损伤程度。
从病理生理机制来看,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甚至中断,脑细胞缺氧,ATP生成不足,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功能障碍,细胞外的钾离子无法正常泵入细胞内,细胞内钠离子增多,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细胞水肿会逐渐发展为脑组织的脑水肿。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下,心脏骤停后脑水肿出现的时间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可能在心脏骤停后脑水肿出现的时间相对更短或发展更迅速。而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心脏骤停后脑水肿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可能与无基础病史者不同,有基础病史者可能本身存在脑血管的基础病变,心脏骤停后更易出现脑水肿且程度可能更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血管状态,进而在心脏骤停后影响脑水肿出现的进程,但具体到脑水肿出现的时间主要还是基于心脏骤停后脑缺血缺氧的基本病理过程。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脑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也可能使得脑水肿在心脏骤停后较早出现且恢复相对困难。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应尽快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以最大程度减轻脑水肿等脑损伤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