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主要通过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是否有激素分泌异常和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
1.临床表现
激素分泌异常:如生长激素腺瘤可导致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促性腺激素腺瘤可导致女性闭经、泌乳,男性阳痿等。
压迫症状:如肿瘤压迫视神经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压迫垂体柄可导致尿崩症;压迫下丘脑可导致嗜睡、体温调节障碍、摄食异常等。
2.影像学检查
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楚显示垂体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垂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检查:如C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也可用于垂体瘤的诊断。
3.实验室检查
激素测定: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泌乳素、甲状腺素、皮质醇等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激素分泌异常的原因。
其他检查:如血糖、血钙、性激素等检查,可帮助排除其他疾病。
4.病理检查
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垂体瘤患者。手术可通过鼻腔进入垂体,切除肿瘤。
放疗:适用于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垂体瘤患者。
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激动剂可用于治疗泌乳素瘤;生长抑素类似物可用于治疗生长激素腺瘤等。
需要注意的是,垂体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检查和评估。对于疑似垂体瘤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