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可依据组织学、免疫组化、电镜、内分泌功能、影像学及手术所见等综合进行分类,包括催乳素细胞腺瘤、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多种激素细胞腺瘤、无功能性细胞腺瘤等。
一、催乳素细胞腺瘤:这是垂体腺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腺瘤中近半数属于此类型。多见于年轻妇女,血中催乳素水平显著增高,超过250ng/ml,会表现出泌乳、无月经以及不育等症状;其肿瘤细胞多为嫌色性或弱嗜酸性。
二、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占垂体腺瘤的10%至15%,由嗜酸性和嫌色性瘤细胞构成,胞质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血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生长激素阳性,会引发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占垂体腺瘤的10%至15%,肿瘤细胞呈嗜碱性,排列呈血窦样结构,患者可出现库欣综合征和纳尔逊综合征。
四、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占比5%至15%,由嫌色性或嗜碱性瘤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可同时产生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两种激素;临床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免疫组化染色表现为促黄体素或促卵泡素阳性,或两者均为阳性。
五、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约占1%,多数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情况,仅少数患者伴有甲亢且血中促甲状腺激素升高。
六、多种激素细胞腺瘤:约占10%,多数为生长激素细胞、催乳素细胞的混合腺瘤,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呈现多种激素阳性。
七、无功能性细胞腺瘤:由嫌色性瘤细胞构成。
总之,垂体腺瘤分类多样,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