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及发热等症状婴儿需留意拒食流涎等,实验室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检出相关病原体核酸作重要依据、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支持诊断、血常规结合临床症状辅助判断。
一、临床症状观察
手足口病患儿多有典型临床症状表现,首先手、足、口腔等部位可见皮疹或疱疹,皮疹通常为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内疱疹多见于舌、颊黏膜、硬腭等处,可破溃形成溃疡,同时多数患儿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患儿体温可较高。不同年龄患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相对更易出现上述典型皮肤黏膜表现,而婴儿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需关注其是否有拒食、流涎等情况,这可能与口腔疱疹溃疡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判断
1.病毒核酸检测:采集患儿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若检测出肠道病毒EV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等手足口病相关病原体的核酸,可作为诊断手足口病的重要依据。例如,有研究表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其阳性结果对确诊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血清学检查: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若患儿急性期血清中手足口病相关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也可支持手足口病的诊断。一般在感染后1-2周内可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3.血常规检查: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病情较重的患儿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同时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或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但血常规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依据血常规确诊手足口病,只是辅助诊断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