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完善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精准确定脑膜瘤位置等并评估全身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术中依脑膜瘤部位摆体位、选切口、暴露肿瘤,小心分离粘连,处理供血动脉后切除肿瘤并精细保护周围重要神经血管,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儿童防过度牵拉脑组织,老年加强基础病管理,女性特殊生理期综合评估手术后续恢复及相关风险。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手术史等,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完善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精准确定脑膜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同时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
二、术中操作
1.体位摆放:依据脑膜瘤的具体部位选择合适体位,例如凸面脑膜瘤多采用仰卧位,矢状窦旁脑膜瘤可能需将头偏向对侧以利于暴露。
2.切口选择:根据肿瘤位置设计头皮切口,确保能充分暴露肿瘤区域,切口长度与肿瘤大小和位置相匹配。
3.肿瘤暴露:切开头皮、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后,分离骨膜,依据情况采用颅骨锯开或钻孔后铣刀切开颅骨的方式,打开硬脑膜,清晰显露肿瘤。
4.肿瘤切除:小心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对于有供血动脉的脑膜瘤,先处理供血动脉,再逐步切除肿瘤,操作中精细保护周围重要神经血管,避免损伤。
三、术后处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情况,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患者因颅骨和脑组织发育未成熟,需格外注意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老年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需加强基础病的监测与管理;女性患者处于特殊生理期时,综合评估手术后续的恢复及相关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