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其感染属性判定依据包含有与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或处流行区域等流行病学线索,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现皮疹等需结合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患儿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即可明确由肠道病毒感染致手足口病,儿童等特殊人群及有基础疾病患儿需留意接触史与身体症状变化并及时通过实验室检测明确感染情况。
一、手足口病的感染属性判定依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病,并非自身产生,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判断为感染因素所致:
(一)流行病学线索
若患儿有与手足口病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史,如共同生活、在托幼机构等场所接触过患病儿童,或处于手足口病流行区域等情况,提示存在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性,因为肠道病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等途径在人群中传播,此类流行病学背景支持感染因素引发手足口病。
(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
1.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但这些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
2.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患儿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若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即可明确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检测肠道病毒核酸,能精准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病毒感染,从而确定手足口病是由感染因素导致。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被肠道病毒侵袭引发手足口病,在护理时需格外留意其接触史及身体症状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可能加重基础疾病,更应及时通过实验室检测明确感染情况以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