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评估宫缩性质区分真假宫缩并结合相关检查精准评估对子宫瘢痕处风险,监测母胎状况包括胎心监护和子宫瘢痕部位超声检查,采取非药物干预如体位调整、心理调节、活动管理,必要时遵指征禁忌用抑制宫缩药物,多次剖宫产史及高龄产妇需更密切监测与调整方案以保障母婴安全。
一、评估宫缩性质
需区分真性宫缩与假性宫缩,通过观察宫缩频率、强度及是否伴疼痛等表现初步判断,再结合产科检查、胎心监护等精准评估,明确真性宫缩可能对子宫瘢痕处带来的潜在风险,如引发瘢痕处张力变化等。
二、监测母胎状况
1.胎心监护:持续监测胎儿心率变化,及时了解胎儿宫内安危状态,若发现胎心异常需即刻处理。2.子宫瘢痕部位超声检查:动态评估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有无水肿及破裂迹象等,尤其针对有多次剖宫产史、高龄等高危人群,该检查对预判宫缩风险至关重要。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体位调整:建议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降低子宫张力,缓解宫缩不适。2.心理调节:指导产妇放松心情,避免焦虑紧张,因不良情绪可能加重宫缩反应,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助其保持平静。3.活动管理:嘱咐产妇避免剧烈活动、长时间站立或蹲位等,减少对子宫的刺激,从而降低宫缩频率。
四、药物干预要点
若经评估需抑制宫缩,可考虑使用抑制宫缩药物(如利托君等,仅提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但需严格遵循产科用药指征与禁忌,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多次剖宫产史产妇:此类人群子宫瘢痕处弹性更差,宫缩时需更密切监测瘢痕情况,一旦出现宫缩异常变化应及时干预,因其发生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更高。2.高龄产妇:高龄使机体代偿能力减弱,对宫缩的耐受及应对能力下降,需加强母胎监测,依据具体情况调整处理方案,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