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治疗需消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抗风湿轻者用非甾体抗炎药重者用糖皮质激素;康复包括急性期后渐增活动,保证均衡饮食,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定期随访监测,注意育龄女性妊娠、儿童生长发育及老年人相关影响。
一、治疗
1.消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药物以清除链球菌,如青霉素G,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目的是彻底消灭咽部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抗风湿治疗:针对关节炎等症状,轻者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病情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但需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征。
二、康复
1.休息与活动管理: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待体温正常、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恢复正常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加重;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者需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
2.饮食营养: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需注意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减轻心脏负担(若合并心脏受累时)。
3.心理支持:风湿热病程较长,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家属及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儿童患者的心理安抚尤为重要,可通过游戏、陪伴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老年人可能因对疾病的担忧而情绪低落,需多沟通交流,提供情感支持。
4.定期随访监测: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监测心脏瓣膜情况)、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育龄女性患者需告知妊娠可能对病情的影响,妊娠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儿童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及药物对骨骼等的影响;老年人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自身基础疾病对风湿热病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