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慢性肠炎症状多样,消化系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全身有消瘦、精神萎靡、发热等,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注意婴儿护理及母亲饮食。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是婴儿慢性肠炎较突出的表现。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部分患儿大便中可带有黏液、脓血等。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慢性肠炎婴儿的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影响了肠道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导致大便水分增加,出现腹泻症状。
腹痛:婴儿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尤其是在进食后或排便前。这是因为肠道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引起肠道痉挛性疼痛。不同婴儿对腹痛的表现可能不同,有的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有的则是持续的烦躁不安。
呕吐:部分婴儿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会伴有胆汁。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内食物反流引起呕吐。
全身症状:
消瘦:由于肠道慢性炎症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婴儿可能会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的情况,表现为消瘦。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如身高增长缓慢等。
精神萎靡:炎症导致婴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上不适症状的影响,婴儿可能会精神不佳,表现为精神萎靡,对周围环境的兴趣降低。
发热:部分慢性肠炎婴儿可能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但也有少数婴儿可能出现高热。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对于婴儿慢性肠炎,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因为婴儿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如果婴儿出现慢性肠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婴儿的护理,保持婴儿臀部清洁干燥,避免发生红臀等情况。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的饮食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婴儿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