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需减少病变关节活动量并依情况调整休息,急性发作初期可冷敷疼痛关节,亚急性期可适度热疗但急性期需谨慎,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且要依患者情况合理选用,急性期避免剧烈康复锻炼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展轻柔锻炼,儿童用镇痛需谨慎,老年人选药权衡利弊且关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用非甾体抗炎药需采取胃黏膜保护措施。
一、急性期休息与制动
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疼痛发作时,患者需减少病变关节的活动量,依据年龄及病史调整休息方式。例如儿童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以利身体恢复,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休息时要注重体位舒适,避免加重心脏负担,通过充分休息降低关节负荷,缓解疼痛症状。
二、非药物物理治疗
1.冷敷:急性疼痛发作初期,可使用冰袋等对疼痛关节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利用低温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减轻疼痛与肿胀。不同年龄人群冷敷时需注意冰袋与皮肤的间隔,避免冻伤。
2.热疗:亚急性期可适度开展热疗,如温水浴等,促进血液循环,但急性期热疗需谨慎,防止加重炎症反应。
三、药物干预
非甾体抗炎药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疼痛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不同患者因年龄、病史等因素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需在医疗评估下合理选用。
四、康复锻炼调整
急性期应避免剧烈康复锻炼,可在疼痛缓解后逐步开展轻柔的关节活动度锻炼,如儿童患者可进行简单的关节屈伸游戏式锻炼,老年人则选择温和的坐姿关节活动,以维持关节功能,同时避免疼痛加重。
五、特殊人群关怀
儿童患者使用镇痛措施时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强效镇痛方式;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在药物选择上要权衡利弊,优先考虑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并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同时采取胃黏膜保护措施,降低胃肠道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