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发生时首要保证呼吸道通畅防呕吐物阻塞气道及怀疑脊柱损伤时保持身体平直,无论症状轻重均需尽快送医行头颅CT等检查明确损伤,住院期间监测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饮食依病情调整,康复分阶段经评估后开展并遵专业指导,儿童需密切观察异常,老年人注意基础病及康复训练强度调整。
一、现场初步处理
脑外伤发生时首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有呕吐物需迅速清理,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致窒息;避免随意晃动患者头部,以防加重损伤,若怀疑存在脊柱损伤,应保持患者身体平直,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处置。
二、及时就医
脑外伤后无论症状轻重均需尽快送医,通过头颅CT等检查明确脑部损伤状况,如是否有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三、住院期间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因脑外伤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生命体征异常变化可能提示病情进展。
2.意识状态观察:持续观察患者意识水平,如嗜睡、昏迷等状态的变化,此为判断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键指标。
四、饮食护理
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饮食,清醒且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助身体恢复;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能需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饮食调配需遵循医生或营养师指导。
五、康复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经医生评估后分阶段开展,早期可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等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的措施,后期依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开展语言、认知等方面康复训练,康复需循序渐进,遵循专业康复师指导。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脑外伤后恢复能力较强,但需更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呕吐情况等,因其表述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不易察觉,若出现异常需立即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脑外伤后恢复较慢,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留意基础疾病对脑外伤恢复的影响,康复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身体耐受性,调整康复训练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