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口腔散在疱疹溃疡(婴幼儿可拒食流涎)、手、足、臀部斑丘疹转疱疹等,需询问密切接触史;实验室检查通过病毒核酸检测检出相关病毒可明确诊断,血清学检查抗体4倍升高辅助诊断,血常规无特异性需结合症状;鉴别诊断需与疱疹性咽峡炎(病变在口腔后部不波及手足臀部)、水痘(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为主)区分。
一、临床表现观察
1.1症状表现:手足口病患儿常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部分患儿体温可更高;口腔可见散在疱疹或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疼痛明显,影响进食;手、足、臀部等部位有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少,一般无疼痛及瘙痒感。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幼儿可能因口腔疱疹疼痛出现拒食、流涎等,年长儿症状相对典型。
1.2流行病学史:需询问患儿是否有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如近期接触过患病儿童或家人等,可辅助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2.1病毒核酸检测:采集患儿咽拭子、粪便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若检出肠道病毒71型(EV71)或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手足口病相关病毒核酸,可明确诊断,该检查特异性较高。
2.2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相关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呈4倍及以上升高时,可辅助诊断手足口病,但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等。
2.3血常规检查:部分患儿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不过血常规无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三、鉴别诊断
3.1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表现为疱疹,不波及手、足、臀部,可通过皮疹分布部位鉴别。
3.2与水痘鉴别: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有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等多形态皮疹,且分布以躯干为主,与手足口病皮疹分布及形态不同,可据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