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打钢针后可能出现感染(与手术无菌原则、患者免疫力等相关,严重可致骨髓炎等)、钢针移位或松动(因过早活动或外力致骨折稳定受影响)、关节僵硬(长期固定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创伤性关节炎(累及关节面且恢复不佳引发)、神经血管损伤后遗症(操作中损伤可致相应区域异常,儿童老人有不同影响)、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骨折自身难度及基础疾病、康复锻炼不当等)。
一、感染
粉碎性骨折打钢针后,钢针作为异物可能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针道周围红肿、疼痛、渗液,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扩散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感染风险与手术操作中的无菌原则、患者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关,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
二、钢针移位或松动
钢针固定骨折时,若患者过早活动或受到外力,可能导致钢针移位或松动,进而影响骨折的稳定固定,造成骨折愈合延迟、不愈合或畸形愈合,需再次手术调整钢针位置。
三、关节僵硬
骨折后长期固定钢针,患肢活动减少,易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导致关节僵硬,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尤其多见于邻近关节的骨折,如手腕、脚踝等部位的粉碎性骨折,会显著降低患者的肢体功能。
四、创伤性关节炎
若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钢针固定后关节面恢复不佳,长期磨损可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卡顿等,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且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加重。
五、神经血管损伤后遗症
钢针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周围神经或血管,术后可能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运动功能障碍或血运障碍(如肢体远端皮肤温度降低、颜色改变)。儿童患者因骨骺未闭合,钢针损伤骨骺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肢体不等长等问题;老年患者愈合能力差,神经血管损伤修复难度大,后遗症可能更持久。
六、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粉碎性骨折本身愈合难度较大,钢针固定后若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康复锻炼不当,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或采取其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