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异常可由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生成过多与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有关;排泄减少涉及肾脏功能异常、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抑制尿酸分泌)及高嘌呤饮食、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男性及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更易发病
一、尿酸生成过多
1.嘌呤代谢相关酶缺陷:人体内嘌呤代谢过程中涉及多种酶,若某些酶出现缺陷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例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高时,会使嘌呤合成加速,进而导致尿酸产生过量。有研究表明,部分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该酶的基因突变,使得酶活性异常升高,从而引发尿酸生成增多的情况。
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此酶缺乏会使鸟嘌呤和次黄嘌呤不能转化为核苷酸,而是分解为尿酸,导致尿酸生成增加。这种情况多为遗传性因素导致,常见于一些罕见的痛风相关遗传疾病中。
二、尿酸排泄减少
1.肾脏功能异常: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以及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等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功能会逐渐衰退,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排泄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痛风。例如,一些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尿酸排泄障碍,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增加了痛风的发病风险。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如噻嗪类利尿剂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从而使尿酸排泄减少。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若不注意调整,发生痛风的可能性增加。对于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尿酸水平。
3.其他因素:高嘌呤饮食、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尿酸排泄。大量饮酒会使乳酸生成增加,乳酸会竞争抑制尿酸的排泄;长期高嘌呤饮食会使体内尿酸生成过多,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也会导致尿酸在体内潴留,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对于不同性别而言,男性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相对女性更易出现尿酸排泄相关问题,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无论男女,都面临更高的痛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