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积水是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致脑室扩大及颅内压增高的疾病,病因有与神经管发育畸形相关的先天性因素及颅内感染、出血、肿瘤等致通路后天梗阻的后天性因素,婴儿期表现为头颅进行性增大等,儿童期有头痛呕吐等,诊断靠头颅CT、MRI,治疗主要是手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婴儿群体需密切观察头颅变化并避免晃动头部,术后患儿要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定期复查。
一、定义
小儿脑积水是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引发脑室扩大及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二、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多与神经管发育畸形相关,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正中孔或侧孔闭锁等,可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先天受阻。
(二)后天性因素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颅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外伤后颅内出血等)、颅内肿瘤等,可导致脑脊液吸收或循环通路后天梗阻。
三、临床表现
(一)婴儿期表现
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饱满、膨出,头皮静脉怒张,颅缝分离,头颅叩诊呈“破壶音”,还可出现发育迟缓、呕吐、烦躁不安等,严重者可致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
(二)儿童期表现
除头痛、呕吐外,可出现智能减退、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部分患儿有视野缺损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清晰显示脑室扩大程度、脑实质情况;头颅MRI能更精准评估脑脊液循环通路及脑室周围组织情况,是诊断小儿脑积水的重要手段。
五、治疗方式
主要为手术治疗,常见术式为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建立脑脊液新的循环通路,将过多脑脊液引流至腹腔吸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群体
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头颅变化,若发现头颅异常增大、前囟异常饱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日常护理中要避免剧烈晃动婴儿头部,防止加重病情。
(二)术后患儿
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切口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同时,需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脑脊液循环及脑室恢复情况,根据患儿具体状况调整后续治疗及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