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由牙周炎、外伤、咬合创伤、全身疾病等引发,牙周炎需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控炎,部分松动牙可恢复稳固,成年人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老年人更要加强维护;外伤致轻度松动用牙周夹板固定,重度严重则拔除后修复;咬合创伤需调磨过高牙尖、修整不良修复体等调整咬合;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影响牙周致松动需积极治全身病稳定后再处理牙齿松动问题,老年人合并全身病要综合评估制定安全可行方案优先选对全身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一、牙周炎相关牙齿松动
牙周炎是导致牙齿松动的常见病因。首先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洗牙)以清除龈上菌斑、牙石,以及龈下刮治去除龈下的菌斑、牙石,控制牙周炎症。一般经规范的牙周治疗后,炎症得到控制,部分松动牙齿可逐渐恢复稳固。成年人需注意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每天至少有效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并配合使用牙线、冲牙器等辅助清洁工具;老年人由于口腔自我清洁能力可能下降,更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定期进行牙周检查。
二、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
1.轻度外伤松动:对于因轻度外伤引起的牙齿松动,可采用牙周夹板等方式进行固定,让牙齿在生理性修复过程中逐渐稳固,固定时间通常为2~3个月。儿童发生牙齿外伤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过度干预,应及时带儿童至口腔科由专业医生评估,若松动不严重可观察或轻柔固定;2.重度外伤松动:若牙齿外伤严重,无法保留,则需拔除后根据情况进行修复,如种植牙、固定桥修复等。
三、咬合创伤引起的牙齿松动
由咬合关系不良导致的牙齿松动,需进行咬合调整。通过调磨过高的牙尖、修整不良的修复体等方式消除创伤性咬合。成年人应注意避免单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调整后需定期复查咬合情况,确保咬合关系长期稳定。
四、全身疾病相关牙齿松动
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进而导致牙齿松动。此时需积极治疗全身疾病,控制血糖等指标,待全身病情稳定后再针对性处理牙齿松动问题。老年人若合并全身疾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优先考虑非药物或对全身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