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急性期严格卧床后逐步增加活动量,物理治疗有牵引、热敷、针灸,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老年胃肠道反应,手术适用于非手术无效等情况,老年患者保守优先、注意营养等,年轻患者严重可考虑手术,女性生理期用非甾体抗炎药谨慎,有基础病史患者要控制基础病稳定。
一、非手术治疗为主的情况及相关措施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之后佩戴腰围逐步增加活动量,卧床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促进炎症消退,此措施对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尤其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患者,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更需注意卧床期间的肢体活动以防肌肉萎缩。
2.物理治疗:
牵引: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轻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好时可适当延长牵引时间,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老年患者皮肤感觉较迟钝,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腰部症状,对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尝试,但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减轻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优先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剂型。
二、手术治疗的适用情况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下肢肌力明显减退、大小便失禁等)、病情进行性加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术式,老年患者因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谨慎决策。
三、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治疗时更倾向保守优先,卧床期间加强营养支持预防骨质疏松,物理治疗时严格控制强度和时间,手术治疗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状况。
年轻患者:若病情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且保守治疗无效,可积极考虑手术,但需了解手术相关风险及术后康复要求。
女性患者:生理期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需谨慎,避免加重月经不适,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可兼顾生理期因素。
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治疗时需控制基础病稳定,药物选择需考虑对基础病的影响,非手术治疗中物理治疗强度要适配基础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