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静脉血栓相关情况可属于慢性病范畴,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未规范有效治疗可进入具有慢性迁延性特点的血栓后综合征阶段,有长期制动等高危因素人群风险高;部分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有易栓症等基础疾病患者风险增加,不同患者病情进展和表现有差异需综合判断。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情况
急性期与慢性期区分: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若未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会进入慢性期,即血栓后综合征(PTS)。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常见的并发症,具有慢性、迁延性特点。患者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沉重感、色素沉着、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符合慢性病的特征。其发生机制与静脉瓣膜破坏、静脉回流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进入PTS阶段,病情相对稳定但会反复发作,长期影响患者健康,属于慢性病范畴。
与生活方式等因素关联:对于有长期制动(如术后长时间卧床、偏瘫患者长期卧床等)、高龄、肥胖、恶性肿瘤、妊娠产褥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展为慢性血栓后综合征的风险较高。例如,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衰退,静脉回流能力下降,发生深静脉血栓后更容易进入慢性阶段;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等多种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慢性化倾向明显。
二、肺血栓栓塞症相关情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部分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急性期经过治疗后,可能会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CTEPH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病情逐渐进展,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属于慢性病。其发病是由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栓未能完全溶解,机化后导致肺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肺动脉高压,病程迁延不愈。
与基础疾病的关系:有易栓症、心肺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后,发展为CTEPH等慢性情况的风险增加。易栓症患者体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肺血栓栓塞症复发及慢性化的几率较高;心肺基础疾病患者本身呼吸和循环功能已有一定损害,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后更易向慢性方向发展。
总之,部分静脉血栓相关疾病可呈现慢性病程特点,具有慢性病的一些特征,但不同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表现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患者个体情况等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