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流涕有非药物干预方法和可选用的药物。非药物干预包括保持鼻腔清洁、增加空气湿度、多喝温水;可选用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等,但用药需谨慎,非药物干预初期常为首选,有特殊病史小儿用药更要格外谨慎。
一、小儿感冒流涕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1.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雾,可有效清洁鼻腔,缓解流涕症状。对于婴儿,可将生理盐水滴入鼻腔后,轻轻按压鼻翼,帮助分泌物排出;幼儿则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让其自然吸入后擤出。这是因为生理盐水能湿润鼻腔黏膜,减轻炎症反应,且无药物副作用,适合各年龄段小儿,尤其适用于症状较轻的小儿。
2.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加湿器提高室内空气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为宜。适宜的空气湿度可缓解鼻腔黏膜干燥,减轻流涕情况。例如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使用加湿器能让小儿呼吸更舒适,减少因空气干燥导致的鼻腔不适和流涕加重。不同年龄小儿对空气湿度的感受略有不同,但总体保持在上述范围对缓解流涕有益。
3.多喝温水:让小儿多饮用温水,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促进其排出。温水还能维持小儿身体的新陈代谢,对缓解感冒流涕有一定帮助。对于较小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喂奶次数,保证其摄入足够水分;幼儿则鼓励其主动饮水。
二、小儿感冒流涕可选用的药物
1.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可减轻感冒引起的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其可能会引起嗜睡等副作用,对于幼儿需特别注意,使用时要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能缓解过敏相关的流涕症状,但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抗组胺药物时需密切观察其反应。
2.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等,可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塞、流涕症状。但小儿使用减充血剂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鼻黏膜反跳性充血等问题。减充血剂能快速减轻鼻腔黏膜肿胀,但小儿的鼻腔血管较为敏感,使用不当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感冒流涕用药需谨慎,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病情等综合因素由医生判断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药物。同时,非药物干预在小儿感冒流涕初期往往是首选措施,能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潜在影响。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小儿,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在选择药物时更要格外谨慎,需详细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安全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