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现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斑丘疹或疱疹且口腔内疱疹可破溃成溃疡,多数患儿伴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1-2天,少数婴幼儿等可现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重症表现,多见于5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儿童,通过密切接触、飞沫、污染水食物传播,集体场所易聚集发病夏季秋季高发,婴幼儿病情变化快重症风险高,年长儿童及成人症状轻可传病毒,有基础疾病儿童重症风险高需加强监测。
一、临床表现特征
1.皮疹表现: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皮疹多为斑丘疹、疱疹,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一般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口腔内疱疹多发生在舌、颊黏膜、硬腭等处,可逐渐破溃形成溃疡。
2.发热情况:多数患儿伴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发热持续时间通常1~2天,但部分重症患儿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体温波动较大。
3.重症表现特征:少数患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无力等;或呼吸、循环系统受累表现,如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或降低等,需高度警惕。
二、流行病学特征
1.发病年龄: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这与该年龄段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触病毒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相关。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儿的分泌物、粪便,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患儿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健康儿童吸入后可能感染;还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
3.流行特点: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易出现聚集性发病,夏季和秋季为高发季节,但其他季节也可发病。
三、不同人群特征差异
1.婴幼儿:由于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患手足口病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出现重症的风险较年长儿童更高,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情况。
2.年长儿童及成人:多数年长儿童及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皮疹或无明显症状,但仍可成为传染源传播病毒给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3.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患手足口病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高于健康儿童,需加强病情监测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