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多由颅盖骨折延伸或间接暴力所致,按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各有特点:颅前窝骨折有眶周“熊猫眼”征、脑脊液鼻漏及可能的嗅神经或视神经损伤;颅中窝骨折有耳部流血或脑脊液耳漏、面瘫等,累及蝶骨可有相应表现;颅后窝骨折有乳突和枕下部淤血斑、后组脑神经损伤,还可能致呼吸循环紊乱等,有相应外伤表现时需警惕对应颅底骨折。
一、颅前窝骨折
1.眼部表现:常出现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淤血斑,呈现“熊猫眼”征,这是因为骨折出血可沿眶周软组织蔓延。另外,还可能有脑脊液鼻漏,是由于颅前窝骨折累及筛骨水平板及硬脑膜,使蛛网膜下腔与鼻腔相通,脑脊液经鼻流出。
2.神经损伤相关表现:若筛板或视神经管骨折,可能损伤嗅神经或视神经,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颅前窝骨折时“熊猫眼”征可能因皮下组织疏松表现更明显;有头部外伤病史的人群出现上述眼部表现需高度警惕颅前窝骨折。
二、颅中窝骨折
1.耳部表现:骨折累及颞骨岩部时,可出现外耳道流血或脑脊液耳漏,血液或脑脊液经破损的鼓膜由外耳道流出。同时,若累及面神经和听神经,可出现面瘫、听力下降等表现。例如,骨折导致面神经管受累时,会引起同侧面部肌肉瘫痪。不同性别在颅中窝骨折时,耳部表现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基础耳部疾病的人群发生颅中窝骨折时,耳部症状可能更易被掩盖或出现特殊变化。
2.其他表现:骨折累及蝶骨时,可在蝶鞍区、鼻咽部或眶上裂处出现相应表现,如垂体损伤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但相对较少见。有头部外伤且耳部出现流血、漏液等情况的人群要考虑颅中窝骨折可能。
三、颅后窝骨折
1.颈部表现:在乳突和枕下部皮下可见淤血斑(Battle征),这是因为骨折出血向颈部皮下组织扩散。另外,骨折累及枕骨大孔或岩骨尖后缘时,可出现后组脑神经损伤表现,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年龄较大人群发生颅后窝骨折时,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恢复时间较长;有颈椎病史的人群发生颅后窝骨折时,需特别注意对颈椎的保护,防止加重脊髓损伤等风险。
2.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表现:颅后窝骨折可能因血肿压迫引起延髓等重要结构损伤,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失常等表现。对于存在头部外伤且颈部出现淤血斑或有后组脑神经损伤表现的人群,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