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干预包括非药物干预与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非药物干预里家长要正确认识并营造宽松氛围,用认知行为疗法等缓解情绪,学校避免歧视,生活上保证充足规律睡眠、合理作息、均衡饮食且避含添加剂食物;药物治疗依病情由专业医生评估选药并遵医嘱注意副作用;儿童患者优先非药物干预并关注心理及生活方式调整,青少年在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上关注社交心理和学习,有基础病史患儿选治疗方案要考虑原有疾病影响来制定安全合理计划。
一、非药物干预
1.心理行为治疗:家长需正确认识抽动症,避免对患儿过度关注、指责或强迫其控制症状,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儿认识疾病,缓解因症状产生的焦虑等情绪,例如引导患儿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等,以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学校方面应避免对患儿进行歧视性对待,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生活方式调整:保证患儿充足且规律的睡眠,学龄前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建议达11~13小时,学龄儿童为9~12小时。合理安排作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导致的视觉、精神过度疲劳。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含添加剂过多的食物,如部分零食等,减少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
二、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由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综合考虑患儿年龄、病情等因素来决定是否用药及选择合适药物。需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如部分药物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等,但医生会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状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低龄儿童过早使用药物治疗。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疾病,同时在生活中严格遵循生活方式调整的相关要求,如保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2.青少年患者:在保证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需关注其因疾病产生的社交心理影响,鼓励其正常参与社交活动,避免因症状产生自卑等心理。学习上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身心平衡。
3.有基础病史患儿:若患儿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原有疾病对药物代谢、机体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例如,若患儿同时患有肝脏疾病,在使用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医生会权衡抽动症治疗与基础疾病治疗的利弊,制定更安全合理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