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术前需完善检查评估、做好鼻腔准备与全身状况评估,麻醉选全身麻醉,手术入路分经鼻蝶(适用于大多垂体微腺瘤等且具创伤小恢复快优势)和开颅(用于肿瘤向鞍上广泛侵犯等情况),对应不同入路精细切除肿瘤,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伤口、管理内分泌、复查随访,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并加强术后护理及内分泌监测,老年患者要关注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并预防并发症。
一、术前准备
1.检查评估: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明确垂体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行内分泌功能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生长激素等)评估激素水平,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及垂体瘤对内分泌的影响;
2.鼻腔准备:若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前数日开始用抗生素滴鼻液清洁鼻腔,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3.全身状况评估: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确保能耐受手术。
二、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全身麻醉,保障手术中患者舒适且肌肉松弛,利于操作。
三、手术入路选择
1.经鼻蝶入路: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抬高,经鼻腔插入内镜等器械进入蝶窦,暴露垂体窝,适用于大多数垂体微腺瘤及部分未向鞍上广泛侵犯的垂体瘤,具创伤小、恢复快优势;
2.开颅入路:若肿瘤向鞍上广泛侵犯、经鼻蝶入路难完全切除等,选开颅入路,依肿瘤位置选翼点入路等颅骨切开方式,打开颅骨暴露垂体窝区域。
四、肿瘤切除操作
1.经鼻蝶入路:在内镜或显微镜下清晰显露肿瘤,精细分离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用显微器械逐步完整或大部切除肿瘤;
2.开颅入路:打开硬脑膜后显露垂体瘤,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完整或切除肿瘤。
五、术后处理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留意有无脑脊液漏、视力变化等;
2.伤口护理:若有切口,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内分泌管理:术后监测内分泌功能,依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如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等情况);
4.复查随访:定期复查头颅MRI等,评估肿瘤切除情况及有无复发。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充分考虑儿童身体发育及术后恢复特点,加强术后护理及内分泌监测,术后密切关注生长发育等情况;
老年患者:重点关注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术前积极优化全身状况,术后加强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预防,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