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手术术前需通过影像学等评估病情、排除禁忌证并做患者准备,多采用全身麻醉,依血肿部位选切口、暴露颅骨,切开硬脑膜后清除血肿并妥善止血,再缝合切口,儿童手术要精细操作并监测恢复,老年需控制基础病、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及术后防并发症,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制相应疾病相关指标。
一、术前准备
1.病情评估:通过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脑外伤血肿的部位、大小、范围等情况,同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意识状态(GCS评分等)以及全身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例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
2.患者准备:嘱患者禁食禁水,进行皮肤准备,如清洁手术区域头皮等,还需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二、麻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多采用全身麻醉,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无疼痛且肌肉松弛的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手术切口与颅骨暴露
1.切口选择:依据脑内血肿的部位来确定手术切口,例如额叶血肿常选择额叶底部切口,顶叶血肿可选择顶叶相应部位的切口等。
2.颅骨暴露:切开头皮后,逐层分离组织,暴露颅骨,然后通过颅骨钻孔,再根据血肿范围扩大骨窗,以便充分显露血肿区域。
四、血肿清除
1.硬脑膜切开:切开硬脑膜,显露脑内血肿。
2.血肿清除:小心将血肿清除,在清除过程中要运用精细的操作技巧,避免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对于血肿周围的小血管等要妥善止血,可采用电凝等止血方法。
五、切口关闭
血肿清除完毕且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头皮等组织,关闭手术切口。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颅骨较薄、脑组织相对娇嫩,手术操作需格外精细,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术后神经系统恢复情况,因其自身修复能力与成人有差异,术后需加强神经系统监测。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术前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状态,以提高手术耐受性;术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手术刺激的耐受能力较差;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需注重康复相关的早期干预。
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术前要严格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术中需注意血压波动对手术的影响;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中要关注血糖变化,术后要合理控制血糖,以利于伤口愈合和患者整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