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包括颅脑损伤致脑水种及血肿占位、颅内占位病变占据空间、脑血管病致血液积聚或循环受阻、颅内炎症致水肿及脑脊液异常、脑缺氧致细胞水肿、中毒代谢病致代谢异常引发水肿,处理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床头抬高、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并监测生命体征等,用脱水剂降颅压,针对病因治疗,儿童处理要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并依病情个体化制定方案。
一、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可引起脑组织水肿,颅内血肿直接占据颅内空间,均能导致颅内压增高。例如,头部遭受外伤后,局部脑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及血肿形成,进而使颅内压力升高。
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颅内脓肿、颅内血肿等占位性病变,会占据颅内有限空间,使颅内压力失衡,引发颅内压增高。
3.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时血液积聚于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等,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比如脑出血患者,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并引起脑水肿,致使颅内压上升。
4.颅内炎症:脑膜炎、脑炎等颅内炎症性疾病,炎症因子刺激导致脑组织水肿,同时脑脊液分泌增多、吸收障碍,从而引发颅内压增高。
5.脑缺氧:心跳呼吸骤停、窒息等情况造成脑缺氧,引起脑细胞水肿,进而导致颅内压增高。例如,长时间窒息后,脑缺氧引发细胞代谢紊乱,出现水肿使颅内压升高。
6.中毒代谢性脑病:肝性脑病、肾性脑病等中毒代谢性疾病,可导致脑细胞代谢异常、渗透压改变,引起脑水肿,最终造成颅内压增高。
二、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1.一般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将床头抬高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避免患者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的动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颅内压变化等。
2.降颅内压治疗:可使用脱水剂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如通过静脉输注甘露醇等药物,甘露醇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向血浆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病因治疗:针对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具体病因进行处理,若为颅内肿瘤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若为颅内感染则需进行抗感染治疗等,以从根本上解决颅内压增高的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处理时需格外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关注儿童的颅内压变化及各器官功能状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