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脑脊液漏,骨折线波及脑膜和蛛网膜致脑脊液流入鼻腔或外耳道形成鼻漏或耳漏,可据此高度提示颅底骨折并助判断部位,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发生脑脊液漏时各有需注意情况,儿童易感染、老年人恢复弱且易并发症、有基础病者要控血糖防感染。
一、脑脊液漏的表现及机制
颅底骨折时,骨折线波及颅底的脑膜和蛛网膜,使脑脊液经破损的蛛网膜、硬脑膜由颅腔流入鼻腔或外耳道,形成脑脊液鼻漏或耳漏,这是颅底骨折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之一。例如,当颅前窝骨折时,骨折线累及筛骨水平板及眶顶,脑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鼻腔流出,形成脑脊液鼻漏;颅中窝骨折时,若骨折累及蝶骨且蝶骨脑膜及骨膜破裂,脑脊液经中耳由鼓膜裂孔流出形成脑脊液耳漏,或经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误认为鼻漏。
二、脑脊液漏的诊断意义
通过观察是否存在脑脊液漏可高度提示颅底骨折。若患者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后出现鼻腔或外耳道流出清亮、水样液体,结合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等)发现颅底骨折线等表现,基本可确诊颅底骨折。而且,脑脊液漏的出现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骨折部位等情况,因为不同部位的颅底骨折导致脑脊液漏的表现略有不同,如颅前窝骨折脑脊液鼻漏常伴有眶周淤血(“熊猫眼”征),颅中窝骨折脑脊液耳漏常伴有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等,这些伴随表现也可辅助判断骨折部位。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颅底骨折时脑脊液漏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因为儿童颅骨弹性较好,骨折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且儿童的配合度可能较差,观察脑脊液漏时需更加细致。同时,儿童发生脑脊液漏后更易发生颅内感染,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所以要密切观察儿童有无发热、头痛等颅内感染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颅底骨折后出现脑脊液漏时,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要注意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等,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鼻腔或外耳道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防止脑脊液漏加重或引发颅内感染。
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时,血糖控制情况尤为重要。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所以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密切关注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相关表现,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