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主要发生在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全身血管炎为病理改变可累及重要血管不及时治可引发严重并发症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等相关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球结膜充血口唇口腔改变手足症状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需符合发热等表现结合实验室及心脏超声检查辅助诊断治疗主要用发病天内的静脉丙种球蛋白可降冠状动脉瘤风险部分需联合阿司匹林等监测冠状动脉情况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病情规范用药家长配合护理重视早期诊断治疗降远期并发症风险。
一、定义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可累及冠状动脉等重要血管,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
目前川崎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提示可能与感染因素(如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免疫因素及遗传易感性等相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39℃~40℃以上,持续5天及以上。
2.球结膜充血: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
3.口唇及口腔表现: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
4.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红斑,恢复期指端出现膜状脱皮。
5.皮疹:多形性皮疹,可呈红斑、丘疹等,无疱疹及结痂。
6.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非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常>1.5cm。
四、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需符合以下主要标准:发热≥5天,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改变、手足改变、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早期正常后期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及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情况)等辅助诊断。
五、治疗
主要治疗药物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需在发病10天内使用,可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风险。部分患儿可能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抗炎等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冠状动脉情况,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患者,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尤其是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规范用药,注重观察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家长需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儿的护理,如监测体温、观察手足及皮肤黏膜表现等,以保障患儿的健康恢复,尤其要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