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脑震荡时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安静环境观察,出现昏迷等严重情况立即送医,脑震荡患者要充分休息并减少外界刺激,密切监测症状变化,尽快由专业医生评估,儿童需警惕精神状态隐匿改变、老年人要严密监测症状、有既往头部疾病史者需更频繁监测并沟通以制定精准诊疗方案。
一、现场初步评估与处理
当怀疑发生脑震荡时,首先应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安静环境,观察其意识状态、是否存在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表现。若患者出现昏迷、持续剧烈呕吐、一侧肢体无力、抽搐等严重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
二、休息与避免刺激
充分休息:脑震荡患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让身体和神经系统有时间恢复。一般建议在受伤后的1-2天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减少外界刺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加重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影响恢复进程。同时,应避免进行如看书、看电视、使用电子设备等脑力劳动,防止加重脑部负担。
三、症状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头痛程度、头晕持续时间、是否有恶心呕吐复发、意识状态有无改变(如是否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若头痛逐渐加剧、呕吐频繁、意识出现明显异常(如长时间嗜睡、昏迷等),需及时返回医院复诊,以排除颅内其他严重病变的可能。
四、医疗专业评估
脑震荡发生后,应尽快由神经科等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医生通常会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反射、肌力等情况,还可能建议进行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更严重的损伤。通过专业评估明确脑震荡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后续观察或处理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脑震荡后需格外警惕,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较隐匿的情况,如原本活泼的儿童突然变得淡漠、过度嗜睡或异常烦躁等,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精神状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脑震荡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存在慢性进展性问题的风险,需更严密监测症状变化,如头痛、头晕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有加重趋势时,应及时就诊,因为老年人颅内代偿空间较小,轻微脑震荡也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有既往头部疾病史者:本身有过头部疾病(如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等)的患者发生脑震荡后,脑部对损伤的耐受能力可能降低,需更频繁监测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受伤情况,以便医生综合既往病史制定更精准的诊疗方案,防止原有病情因脑震荡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