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易感性参与,免疫反应异常是关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有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主要表现及发热、关节痛等次要表现,治疗需消除链球菌感染灶用青霉素等,抗风湿治疗分有心脏炎用糖皮质激素、无心脏炎用非甾体抗炎药,还有对症治疗及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一、发病原因
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心脏、关节等组织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导致结缔组织炎症。遗传易感性也参与其中,特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类型与风湿热易感性相关,此外,感染后免疫反应异常是关键发病机制,机体免疫细胞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一)主要表现
1.心脏炎:儿童多见,可累及心肌、心内膜、心包。表现为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检查可见心脏增大、心音改变、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
2.多关节炎:呈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关节为主,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3.舞蹈病:多见于儿童,女性稍多,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快速运动,如挤眉弄眼、伸舌、耸肩等,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4.环形红斑:淡红色、环形或半环形边界清楚的红斑,主要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5.皮下结节:稍硬、无痛性小结节,与皮肤无粘连,多位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侧肌腱附着处。
(二)次要表现
1.发热:体温多在38~40℃,可持续数周。
2.关节痛:多见于年长儿,无明显红、肿表现。
3.急性期反应物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
4.P-R间期延长: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阻滞等。
三、治疗方法
(一)消除链球菌感染灶
首选青霉素,疗程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彻底清除链球菌感染。
(二)抗风湿治疗
1.有心脏炎者:一般选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2.无心脏炎者: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减轻炎症和疼痛。治疗中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注意保护胃肠道等。
(三)对症治疗
心脏炎患者需卧床休息,监测心脏功能;舞蹈病患者需避免刺激,保证休息。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用药需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当药物;心脏炎患儿需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变化;女性患者妊娠时需评估风湿热活动情况及药物对胎儿影响;有既往风湿热病史者需注意预防链球菌再次感染,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