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是常见慢性炎症性黏膜病累及口腔等部位好发于中年女性稍高,黏膜有白色条纹等病损及皮肤紫红色丘疹等表现,发病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神经等因素相关,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和组织病理检查,儿童需避免刺激等,女性特殊时期注意,老年关注全身健康等。
一、定义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黏膜病,病变主要累及口腔黏膜,也可累及皮肤等部位,好发于30~60岁的中年人,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二、临床表现
1.黏膜表现:口腔黏膜可出现白色条纹、斑块、糜烂、溃疡等不同形态的病损。白色条纹常呈网状、树枝状、环状等,好发部位为颊黏膜,其次为舌、牙龈、前庭沟等部位。部分患者会有黏膜粗糙、木涩感、烧灼感等不适症状,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可加重不适感。
2.皮肤表现:若累及皮肤,可出现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屈侧等部位。
三、发病因素
1.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发病过程,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攻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导致病变发生。
2.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遗传基因的存在可能增加个体发病风险。
3.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丙型肝炎病毒、幽门螺杆菌等)可能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发病相关,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异常,从而诱发该病。
4.精神神经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进而促进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
四、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口腔黏膜病损的形态、部位、颜色等表现,初步判断是否为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2.组织病理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典型的组织病理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如可见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等特征性改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相对较少见,若发病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口腔黏膜,如避免食用过硬、过烫、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病损部位的不良刺激,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2.女性患者: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病情,生理期时可能出现症状加重,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关注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同时注意口腔卫生,积极配合治疗,定期进行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