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因多种因素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发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结构改变塌陷伴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有创伤性及非创伤性(含长期大量用糖皮质激素、酗酒、减压病、代谢性疾病等),病理分缺血、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期,临床表现有疼痛、活动受限,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治疗早期保守治疗避免负重等,晚期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长期激素使用者需监测髋关节,儿童患者需尽早就诊评估干预。
一、定义
股骨头坏死是因多种因素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继而出现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伴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病因
(一)创伤性因素
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此类创伤直接破坏股骨头血运,引发坏死。
(二)非创伤性因素
1.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可致脂肪代谢紊乱、血管炎等,影响股骨头血供。
2.酗酒:酒精代谢产物堆积干扰脂肪代谢,造成血管痉挛,减少股骨头血供。
3.减压病:气压骤变致体内氮气栓塞,影响股骨头血运。
4.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可通过影响血管或骨代谢机制诱发股骨头坏死。
三、病理过程
1.缺血期:股骨头血供中断,骨细胞开始死亡。
2.修复期:机体启动修复机制,成骨细胞尝试修复,但可能伴随异常修复。
3.塌陷期:因修复异常致股骨头结构塌陷。
4.骨关节炎期:塌陷后髋关节力学改变,逐渐发展为骨关节炎。
四、临床表现
1.疼痛:初期多为髋关节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
2.活动受限:随病情进展,髋关节内旋、屈曲等活动明显受限,影响行走、下蹲等日常活动。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是否有创伤、激素使用、酗酒等高危因素。
2.体格检查:检查髋关节压痛、活动范围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塌陷等。
CT:较X线能更清晰显示股骨头结构改变。
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敏感性高,可发现骨髓水肿等早期信号改变。
六、治疗
(一)早期保守治疗
避免患肢负重,可采用药物辅助改善血运等,但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南。
(二)晚期手术治疗
如股骨头髓芯减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术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长期激素使用者:需定期监测髋关节情况,密切关注有无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必要时调整激素使用方案。
2.儿童患者:股骨头坏死需重视,因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应尽早就诊,评估病情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避免延误导致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