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因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障碍致血尿酸持续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晶体相关性关节病,遗传、高嘌呤饮食等可增加患病风险,急性期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炎症疼痛,缓解期用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降尿酸,生活上需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控体重,儿童发病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用药需谨慎遵医嘱优先非药物手段,老年患者用药需关注相互作用选影响小药物并监测指标及个体化调整生活方式。
一、痛风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障碍致血尿酸持续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遗传因素可影响尿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生活方式中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等)、酗酒等可增加尿酸生成,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人群患病风险升高。
二、治疗方式
(一)急性期处理
急性期主要缓解炎症与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等)、秋水仙碱等药物,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红肿热痛症状,需依据患者病情及基础健康状况选择合适药物。
(二)缓解期降尿酸治疗
缓解期需降低血尿酸水平,常用药物包括:
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非布司他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尿酸效果较好且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2.促进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但需确保患者肾功能正常且尿液呈中性或弱碱性,以避免尿酸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控制:采用低嘌呤饮食,避免摄入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同时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因酒精可促进尿酸生成并抑制尿酸排泄。
2.多饮水:每日保证充足饮水量(2000~3000ml),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
3.控制体重:肥胖患者需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以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痛风:儿童痛风较少见,若发病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
孕妇痛风:孕妇痛风患者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手段控制病情,如调整饮食、适当多饮水等。
老年痛风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用药时需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个体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