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先天性畸形,因胚胎5至12周面部突起融合障碍致唇部或腭部结构异常,分唇裂、腭裂等类型,遗传及孕期不良环境因素可致病,产前中期超声可辅助诊断,产后临床直观检查可确诊,治疗靠外科手术修复并结合综合治疗,孕妇需保健远离致畸因素,患儿术后要加强护理、关注心理及评估功能恢复。
一、定义
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胚胎发育至第5~12周时,面部突起融合障碍所引发的唇部或腭部结构异常,包括唇裂、腭裂或唇腭裂同时存在。
二、病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研究显示某些特定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若家族中有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后代患病几率相对增高。
(二)环境因素
孕妇在孕期的不良因素可影响胚胎发育,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等病原体、接触铅等有害物质、服用某些致畸药物(如部分抗癫痫药等)、孕期吸烟饮酒等,均可能干扰面部突起的正常融合,导致先天性唇腭裂发生。
三、分类
(一)唇裂
可分为单侧唇裂(又细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等)和双侧唇裂,表现为唇部不同程度的裂隙,单侧唇裂常见于左侧,双侧唇裂则是双侧唇部均有裂隙。
(二)腭裂
包括软腭裂(仅软腭部分裂开)、硬腭裂(硬腭部分裂开)及完全性腭裂(软腭至硬腭全部裂开),腭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裂隙。
四、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即可见唇部或腭部有裂隙,唇裂患儿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唇部的垂直或斜向裂隙,腭裂患儿可见腭部的裂隙,严重者可能影响吸吮、语音等功能,还可能伴随耳部感染等问题(因腭裂影响咽鼓管功能)。
五、诊断
(一)产前诊断
孕期通过超声检查,可在妊娠中期(一般18~24周)发现胎儿唇部及腭部的结构异常,辅助诊断先天性唇腭裂。
(二)产后诊断
出生后通过临床直观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观察唇部及腭部的裂隙情况,确定唇裂或腭裂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六、治疗
主要通过外科手术修复畸形,根据患儿的年龄、唇腭裂类型等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一般唇裂修复多在3~6个月时进行,腭裂修复多在12~18个月时开展,术后还需进行语音训练等综合治疗以改善语音功能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期应注重保健,远离致畸危险因素,如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规范用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超声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胎儿面部畸形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患儿
术后需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关注患儿心理发育,因面部畸形可能对患儿心理产生影响,需给予心理疏导;随着患儿生长发育,定期评估语音等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