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神经管发育异常(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等)和先天性导水管狭窄;后天性因素有颅内感染(致蛛网膜下腔粘连阻碍脑脊液吸收)、颅内出血(血液堵塞循环通路)、肿瘤(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致流通受阻)
一、先天性因素
1.神经管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的正常闭合对脑脊液循环通路的形成至关重要。若神经管闭合不全,会导致脑室系统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通道发育异常,比如中脑导水管狭窄、闭塞等情况较为常见,这会使得脑脊液的正常流动受阻,从而引发脑积水。这种情况在胎儿时期就已存在,与遗传因素以及孕期母亲接触某些致畸物质、感染病毒等因素可能有关,不同性别在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但神经管发育异常相关的脑积水在胚胎发育阶段就已奠定基础。
2.先天性导水管狭窄:导水管是脑脊液从第三脑室流向第四脑室的重要通道,先天性导水管狭窄会直接阻碍脑脊液的流通。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导水管的结构发育出现异常,使得管腔变窄或闭塞,进而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导致脑室系统逐渐扩大,引发脑积水。这种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脑积水在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可能就会表现出相应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头颅异常增大等表现。
二、后天性因素
1.颅内感染:各种颅内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感染会引起蛛网膜下腔粘连,阻碍脑脊液的正常吸收。例如细菌性脑膜炎,炎症会使得蛛网膜颗粒粘连,影响其对脑脊液的吸收功能,导致脑脊液积聚。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颅内感染,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发颅内感染进而导致脑积水。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感染发生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就可能发展为脑积水。
2.颅内出血: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导致的颅内出血,血液会积聚在颅内,可能会堵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比如新生儿产伤导致的颅内出血,血液在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积聚,会影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和吸收。对于有颅内出血风险的人群,如早产儿、有颅脑外伤史者等需要特别关注,年龄较小的患儿如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后更易引发脑积水,因为其脑部生理结构和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
3.肿瘤:颅内肿瘤可占据颅内空间,压迫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流通受阻。例如第三脑室、第四脑室附近的肿瘤,容易堵塞脑脊液的通道。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生颅内肿瘤相关的脑积水,但儿童时期一些特定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等相对常见。肿瘤引起的脑积水是由于肿瘤本身对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机械性阻塞所致,随着肿瘤的生长,脑积水可能会逐渐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