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通过影像学等明确脑膜瘤位置大小及周围关系并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以定手术方案,依脑膜瘤部位摆体位,按肿瘤部位设计头皮切口,用颅骨钻钻孔后铣刀切开成骨瓣,沿骨瓣边缘切开硬膜呈瓣状翻起,显微镜下分离肿瘤,完整切除,彻底止血,硬膜有缺损用人工或自体筋膜修复,骨瓣复位后逐层缝合切口,小儿患者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等特点调整相关操作。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明确脑膜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定手术可行性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提前优化全身状态。
二、体位摆放
根据脑膜瘤的部位调整患者体位,若为大脑凸面脑膜瘤,多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对侧;若为颅底脑膜瘤,可能需要侧卧位或坐位等特殊体位,确保手术区域充分暴露且患者体位舒适、安全,避免神经血管受压。
三、切口设计
依据肿瘤所在部位设计头皮切口,一般选择距离肿瘤最近且能良好暴露术区的位置,如大脑凸面脑膜瘤常采用马蹄形或弧形切口,颅底脑膜瘤切口需兼顾暴露和功能保护,切口长度需保证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四、颅骨切开
使用颅骨钻钻孔后,用颅骨铣刀切开颅骨,形成骨瓣,骨瓣大小以能充分暴露肿瘤为准,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颅骨周围的血管和组织,对于儿童患者,需考虑颅骨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骨瓣处理方式。
五、肿瘤暴露与切除
1.硬膜切开:沿骨瓣边缘切开硬膜,呈瓣状翻起,注意保护硬膜上的血管,根据肿瘤与硬膜的粘连情况处理硬膜,若肿瘤与硬膜粘连紧密,可能需一并切除部分硬膜。
2.肿瘤分离: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神经等结构,对于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可先处理供血动脉以减少出血,分离过程需轻柔,避免损伤重要结构,不同部位脑膜瘤分离操作有差异,如鞍区脑膜瘤需特别注意与视神经、颈内动脉等结构的关系。
3.肿瘤切除:完整切除肿瘤,对于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的肿瘤,需在保护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尽量全切,若为恶性脑膜瘤或未能完全切除的情况,术后可能需辅助其他治疗。
六、止血与修复
1.彻底止血:仔细止血,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或缝合等处理,确保术区无活动性出血,对于儿童患者,更需注意避免过度电凝对脑组织的损伤。
2.硬膜修复:若硬膜有缺损,可用人工硬膜或自体筋膜等进行修复,防止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对于小儿患者,硬膜修复需更精细,以减少术后脑脊液相关问题的发生。
七、缝合切口
骨瓣复位固定,逐层缝合头皮切口,术后需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生命体征等,对于小儿患者,切口缝合需考虑头皮的弹性和生长需求,确保切口愈合良好且不影响头部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