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慢性炎症性黏膜病好发中年女性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等因素相关,有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条纹等不同形态及皮肤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等表现,病因包含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等,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治疗原则为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及全身用药,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谨慎、女性关注内分泌、精神因素相关者需心理疏导。
一、定义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也可累及皮肤等部位,好发于中年女性,其发病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表现:可出现白色条纹、斑块、糜烂、水疱等不同形态。白色条纹常呈网状、树枝状、环状等;斑块型多为灰白色,稍隆起;糜烂型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有疼痛等不适;水疱型则可见黏膜上有透明小水疱。患者常伴有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2.皮肤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皮肤损害,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边界清晰,可相互融合,瘙痒明显。
三、病因
1.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重要病因,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发病,免疫系统对自身黏膜组织产生攻击,导致炎症损伤。
2.遗传因素:有一定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3.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可能参与发病,如人乳头瘤病毒(HPV)、EB病毒等,感染可能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引发口腔黏膜炎症。
4.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可诱发或加重病情,精神压力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免疫及黏膜代谢等。
四、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时可初步怀疑,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等典型病理改变,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五、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去除不良修复体等。
2.局部治疗: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选择相应局部药物,如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维A酸制剂等,以缓解炎症、改善症状。
3.全身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范围较广的患者,可考虑全身用药,如免疫调节剂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口腔扁平苔藓相对少见,治疗时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需关注内分泌因素,如月经周期等对病情的影响,经期前后病情可能有变化,应注意情绪调节及生活方式调整。
3.精神因素相关患者: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况的患者,需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可配合心理治疗,以利于病情控制。